一、激光雷達工作原理
激光雷達(LiDAR,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)是一種通過發射激光束并接收其反射信號來探測目標物體的距離、速度及三維形貌的遙感技術。其核心工作原理如下:
激光發射:激光雷達系統發射短脈沖或連續激光束(通常波長在905nm或1550nm),光束遇到目標物體后發生反射。
信號接收:接收器(如APD或SPAD傳感器)捕捉反射回來的激光信號,并記錄激光往返時間(Time of Flight, ToF)。
數據處理:通過計算激光發射和接收的時間差,結合光速(約3×10? m/s),可精確計算目標物體的距離(d = c × t / 2)。
三維建模:通過多線束掃描或面陣成像,結合機械旋轉或固態掃描方式,激光雷達可構建高精度三維點云數據,廣泛應用于自動駕駛、測繪、機器人等領域。
激光雷達按掃描方式可分為:
機械式激光雷達:通過旋轉鏡片實現360°掃描,精度高但成本較高。
固態激光雷達(Flash LiDAR、MEMS、OPA):無機械運動部件,體積小、壽命長,適用于車載和消費電子。
二、激光雷達探測距離
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受多種因素影響,包括:
激光功率:功率越高,探測距離越遠,但需符合人眼安全標準(如IEC 60825-1)。
波長:1550nm激光比905nm穿透性更強,且對人眼更安全,適用于遠距離探測(如200m以上)。
目標反射率:高反射率物體(如交通標志)比低反射率物體(如黑色路面)更容易被探測。
環境條件:霧、雨、雪等天氣會散射激光,降低有效探測距離。
目前主流車載激光雷達探測距離在50-300m之間,而測繪級激光雷達(如機載LiDAR)可達數公里。
三、激光雷達特點
相比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,激光雷達具有以下優勢:
高精度:測距精度可達厘米級,遠高于毫米波雷達。
高分辨率:可生成密集點云,實現物體精細識別。
抗干擾強:不受環境光影響,夜間仍可穩定工作。
三維感知:直接獲取深度信息,適用于自動駕駛避障和SLAM(同步定位與建圖)。
但激光雷達也存在成本較高、受極端天氣影響等挑戰。
四、激光雷達的應用場景
激光雷達已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:
自動駕駛:國內眾多車企采用激光雷達實現L3-L4級自動駕駛。
測繪與地理信息系統(GIS):用于地形測繪、城市建模、林業監測等。
機器人導航:AGV、服務機器人依賴激光雷達進行避障和路徑規劃。
智慧交通:車路協同(V2X)中用于交通流量監測和智能信號燈控制。
安防與工業檢測:用于周界防護、無人機巡檢等。
五、激光雷達全球市場規模
根據2025年最新市場調研數據(Yole Intelligence、麥肯錫等機構統計):
2024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約45億美元,預計2030年將突破200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(CAGR)超25%。
車載激光雷達占據最大份額,L3+自動駕駛推動需求增長。
中國是全球最大激光雷達市場,速騰聚創、禾賽科技等企業占據重要市場份額。
六、激光雷達人眼安全認證(IEC 60825-1)
激光屬于高能光束,不當使用可能對人眼造成傷害。因此,激光雷達必須符合國際安全標準,如:
IEC 60825-1(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)
FDA 21 CFR 1040.10(美國激光產品安全標準)
GB/T 7247.1(中國國家標準)
1.1 認證內容
激光輻射等級分類:Class 1(安全)、Class 1M、Class 2/2M、Class 3R/3B、Class 4(危險)。
波長與功率限制:905nm激光需嚴格控制脈沖能量,1550nm因角膜吸收率高,允許更高功率。
測試項目:包括輻射功率、脈沖寬度、發散角、可達發射極限(AEL)等。
1.2 認證意義
確保產品安全:避免激光對駕駛員、行人或操作人員造成視網膜損傷。
符合法規要求:未通過認證的激光雷達無法進入歐美、中國市場。
提升市場競爭力:認證產品更受車企和消費者信賴。
七、華南地區專業激光檢測與認證服務
作為華南地區領先的激光產品檢測和認證機構,我司提供:
1.1 激光雷達光束性能檢測
激光雷達波長檢測
激光雷達功率檢測
激光雷達發散角檢測等
1.2 激光雷達人眼安全認證
IEC 60825-1 / GB 7247.1 認證
FDA激光安全檢測
歐盟CE認證(EN 60825-1)
中國GB認證(GB/T7247.1)
我們的優勢:
服務周期短、效率高,助力企業快速上市
檢測設備先進,數據精準可靠
經驗豐富,已為多家激光雷達廠商提供認證服務
一站式解決方案,涵蓋測試、認證及法規咨詢
激光雷達作為自動駕駛和智能感知的核心傳感器,其技術發展和安全認證至關重要。企業在研發激光雷達產品時,需嚴格遵循人眼安全標準,并通過專業檢測確保合規性。
如需激光雷達光束性能測試或安全認證服務,歡迎聯系我們的技術團隊,我們將為您提供高效、可靠的解決方案。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