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B/T 3836.22 是中國國家推薦性標準,全稱為《爆炸性環境 第22部分:光輻射設備和傳輸系統的安全要求》(Explosive atmospheres — Part 22: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with optical radiation),主要針對爆炸性環境中使用的光輻射設備及相關傳輸系統的設計、測試和安全要求。其核心目的是通過限制光輻射能量、控制設備表面溫度及結構設計,防止光輻射(如可見光、紅外、紫外等)引發周圍爆炸性氣體或粉塵的點燃,確保設備在危險區域安全運行。
一、標準基本信息
標準編號:GB/T 3836.22-2010(現行有效版本);
發布日期:2010年12月23日;
實施日期:2011年10月1日;
適用范圍:適用于在爆炸性氣體環境(0區、1區、2區)或爆炸性粉塵環境(20區、21區、22區)中使用的光輻射設備(如激光器、LED光源、光纖傳輸系統、光學傳感器等)及其關聯設備(如光源控制裝置、光纖耦合器等);
關聯標準:需與 GB 3836.1(爆炸性環境通用要求)配合使用,部分測試項目參考 IEC 60079-28(本質安全型設備)及 IEC 60079-15(非電氣設備)的相關要求。
二、核心概念與風險機理
光輻射設備在爆炸性環境中引發點燃的主要機理是:
光輻射能量被可燃物質吸收后,導致其溫度升高至自燃溫度(AIT),或某些氣體(如氫氣、乙炔、硫化氫等)對特定波長的光敏感,發生光化學反應(如鏈式反應)引發爆炸。
因此,標準重點關注以下風險:
熱效應:紅外、可見光等熱輻射被粉塵或氣體吸收,導致局部溫度超過自燃溫度;
光化學效應:特定波長(如紫外光)的光子能量足夠高,直接激發可燃氣體分子發生分解或氧化反應;
設備表面溫度:設備自身發熱(如光源、電路元件)導致表面溫度超標。
三、關鍵測試項目與要求
GB/T 3836.22 規定了嚴格的測試要求,核心測試項目包括:
1. 光輻射能量與光譜特性測試
目的:驗證光輻射的能量、波長分布是否低于目標環境的點燃閾值。
方法:
使用光譜儀測量光輻射的波長范圍(如紫外、可見光、紅外);
用功率計或能量計測量光源的最大輸出功率(連續/脈沖模式);
對比目標爆炸性氣體/粉塵的最小點燃能量(MESG)或最小點燃溫度(MIT),確保光輻射能量不足以點燃。
示例:對于氫氣環境(MIT約570℃),若設備發射紅外光,需驗證其輻射熱通量是否低于氫氣的臨界熱通量(如通過熱板模擬試驗)。
2. 點燃危險試驗(Ignition Hazard Test)
目的:直接驗證光輻射是否可能點燃目標爆炸性混合物。
方法:
敞開式試驗:將設備置于爆炸性氣體/粉塵環境中(如甲烷/空氣、小麥粉/空氣),開啟光源至最大功率,觀察是否發生點燃;
密閉腔試驗:使用石英窗口的密閉腔模擬危險環境,通過外部光源(模擬設備發射的光)照射腔內氣體/粉塵,驗證是否點燃(適用于無法直接放置設備的場景)。
注意:試驗需在爆炸性環境試驗箱(如 Ex 型試驗裝置)中進行,確保安全防護。
3. 表面溫度測試
目的:確保設備表面最高溫度不超過目標環境的自燃溫度(通常降低25%作為安全裕度)。
方法:
設備在額定電源下連續運行至熱穩定狀態(溫度變化≤2℃/h);
使用紅外熱像儀或多點溫度計測量所有可觸及表面的溫度(包括光源、散熱片、外殼等);
對比目標氣體的自燃溫度(AIT),要求表面溫度≤AIT×0.75(氣體環境)或≤AIT×0.8(粉塵環境)。
示例:若丙烷的自燃溫度為450℃,則設備表面溫度需≤337.5℃(450×0.75)。
4. 設備結構與材料要求
外殼防護:設備外殼需滿足 IP 防護等級(如 IP65),防止粉塵進入或液體滲透導致電路短路;
光學元件完整性:光纖、透鏡等光學元件需耐振動、耐沖擊,避免斷裂后光源直接暴露于危險區域;
電氣連接:電源線、信號線需采用低電容/電感電纜(若含電氣部分),連接處需密封,防止松脫產生火花(參考 GB 3836.4 本質安全要求)。
5. 故障狀態測試
目的:模擬設備故障(如光源過載、電路短路、散熱失效),驗證其是否仍滿足安全要求。
常見故障類型:
光源電流超過額定值(如LED過流導致功率激增);
散熱系統失效(如風扇停轉導致溫度升高);
光學窗口污染或損壞(如粉塵覆蓋降低透光率,間接導致光源功率補償性增加)。
測試方法:人為制造故障(如短接限流電阻、堵塞散熱孔),監測光輻射能量及表面溫度是否超標。
6. 關聯設備測試(如光源控制器、光纖耦合器)
關聯設備需驗證其對主設備的控制可靠性,例如:
控制器的過壓/過流保護功能(防止光源因電壓波動超功率運行);
光纖耦合器的插入損耗(確保輸出光功率低于點燃閾值);
接地連續性(防止靜電積累引發火花)。
四、認證與合規要求
光輻射設備需通過第三方認證(如國家認可的防爆認證機構)方可在爆炸性環境中使用,流程通常包括:
設計審核:確認設備符合 GB 3836.1(通用要求)及 GB/T 3836.22(光輻射專項)的結構、材料要求;
型式試驗:按標準完成全部測試項目,出具權威測試報告;
工廠檢查:驗證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(如來料檢驗、過程檢驗、出廠檢驗);
獲證與監督:頒發防爆合格證(如 Ex 認證標志),定期監督(通常每年一次)確保持續符合標準。
五、注意事項
環境適配:設備需根據目標環境的爆炸性氣體(如 Group IIC 級氫氣)或粉塵(如金屬粉塵、有機粉塵)選擇對應的測試條件和防護等級;
多標準協同:若設備同時含電氣部分(如光源驅動電路),需同時滿足 GB 3836.4(本質安全型“i”)或 GB 3836.9(關聯設備“nA”)的要求;
維護與使用:用戶需定期檢查光學元件完整性、散熱系統有效性,避免因老化或污染導致風險升高。
總結
GB/T 3836.22 是爆炸性環境用光輻射設備的安全核心標準,通過限制光輻射能量、控制表面溫度及結構設計,確保設備在危險區域運行時不引發點燃。企業需結合產品應用場景(氣體/粉塵、危險區域等級),針對性完成測試和認證,以滿足中國防爆合規要求(如 GB 3836 系列)。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