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B/T 10320-2011《激光設備和設施的電氣安全》第5章共規定了15項型式試驗,必須全部通過方可判定
設備符合電氣安全要求。主要試驗項目、目的及方法要點如下(按標準條款順序歸納):
試驗條件(5.1)
基準環境:溫度15 ℃~35 ℃、相對濕度45 %~75 %、氣壓86 kPa~106 kPa;如另有濕度、振動等單項試驗,
則按該條款規定的嚴酷等級執行。
濕度試驗(5.2)
目的:驗證潮濕環境下絕緣性能不降低。
方法:40 ℃、93 %RH,48 h;完成后立即進行絕緣電阻與耐壓復試,應仍滿足要求值。
絕緣電阻試驗(5.3)
目的:檢查基本絕緣/加強絕緣的電阻水平。
方法:500 V DC,施加1 min;要求Ⅰ類設備≥2 MΩ,Ⅱ類設備≥7 MΩ,加強絕緣≥20 MΩ。
電壓(絕緣強度)試驗(5.4)
目的:確認絕緣耐受瞬態過電壓能力。
方法:按額定電壓查表選取試驗電壓(通常1.5 kV~4 kV,50 Hz),施加1 min,不得出現擊穿或重復飛弧。
框體絕緣試驗(5.5)
目的:確保可觸及導電件與帶電件間雙重/加強絕緣可靠。
方法:在可觸及金屬與電源之間加等效于雙重絕緣的試驗電壓,持續1 min。
安全電路(功能絕緣)試驗(5.6)
目的:驗證聯鎖、急停等安全電路在單一故障下仍能斷電。
方法:模擬開路、短路、元件失效各三次,必須每次在規定時間內切斷激光電源。
泄漏電流試驗(5.7)
目的:限制觸電危險電流。
方法:正常/單一故障條件下,用圖5網絡測量可觸及件對地泄漏電流;Ⅰ類≤3.5 mA,Ⅱ類≤0.25 mA。
保護接地阻抗試驗(5.8)
目的:確認保護接地連續性。
方法:≥10 A交流或直流,持續≥60 s;測得PE端子到可觸及金屬的電阻≤0.1 Ω(不含軟線電阻)。
保護導體端子試驗(5.9)
目的:檢查PE端子機械與電氣可靠性。
方法:目視察螺紋、防松裝置;再進行第8項電流測試,連接處不得出現松動、過熱或劣化。
脈沖試驗(5.10)
目的:模擬電網瞬態過壓。
方法:1.2/50 μs–8/20 μs組合波,±2 kV(線-線)、±4 kV(線-地),各5次;試驗后安全電路功能正常,
無絕緣擊穿。
沖擊試驗(5.11)
目的:驗證外殼及內部電氣組件抗機械沖擊。
方法:用擺錘或落錘施加5 J沖擊(大質量0.5 kg×1 m)于最薄弱位置,沖擊后危險帶電件不應被觸及,絕
緣仍有效。
跌落試驗(5.12,僅便攜式設備)
目的:模擬運輸/使用中跌落。
方法:整機帶包裝1 m高,水泥地,6面各1次;拆包后絕緣電阻、耐壓、泄漏電流復測合格,無裂紋、帶電
件暴露。
振動試驗(5.13)
目的:確認運輸振動下連接可靠。
方法:正弦掃頻10-55-10 Hz,振幅0.35 mm,三軸各30 min;試驗后接線無松動,電氣間隙/爬電距離仍達標。
內爆和炸裂試驗(5.14)
目的:防止激光腔或電源電容爆炸傷人。
方法:對充氣放電管、電容組等施加額定壓力1.5倍或短路誘發最大內部故障;外殼不得產生危險碎片,任何開
口須用膠帶法檢驗無飛濺物。
外部固體的進入試驗(5.15)
目的:驗證外殼防護等級。
方法:按GB 4208進行IP代碼測試;激光產品通常要求≥IP2X(手指/φ12.5 mm球不得進入),試驗后帶電件不可
觸及且絕緣性能保持。
以上15項為GB/T 10320-2011強制型式試驗內容。出廠檢驗可在此基礎上縮減為絕緣電阻、耐壓、泄漏電流、接
地阻抗及安全電路功能五項,但需在技術條件中明確抽樣方案與合格判據。若設備結構、材料或工藝有重大變更,
須重新進行全部型式試驗。
返回頂部